出得不少的名篇,比如“离离原上草”,比如“终南阴岭秀”。
到了大宋,考官出题多是马屁,因此苏油需要单练。
苏洵是经过好几次科举,因此深懂这些套路,二苏一次考上进士,他是背后的真正大拿。当年一切题一骂题的著名策略,就是老苏亲自指定的。
这次将程文应书坊的时文一网打尽,苏洵制题出题评阅指导,比二苏考试时还尽心。
苏油有时候都觉得好笑,老堂哥要是以往几次科举时,对时文研究这么上心的话,以他的水平,何愁一个进士都拿不到?
不过这份眷顾之心,苏油还是由衷感激的。
船过嘉州,苏轼过来,那笔管敲着苏油的几案:“收诗了收诗了!”
苏油正在与时文搏斗,闻言抬起头:“你做买卖呢?说收就收,问题是这东西能说有就有的吗?”
苏轼说道:“不是那些应试诗哦,要有感而发的那种!”
苏油翻着白眼:“如今我偏偏对应试诗才能有感而发,别的没有,就问你怕不怕?!”
苏轼哈哈大笑:“别闹!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山川壮美,岂能无诗?”
苏油说道:“堂哥和子由都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