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了圣人,然后取号,一群人乌泱乌泱地散开,寻找各自的考位。
这次考试连考三天,顺序和解试相同:第一天策,第二天论,第三天诗赋加贴经墨义。
这个考试也要定名次,不过名次屁用没有。就好像苏轼,这次高中,结果殿试好惨。
三天内考生是不得出去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里。
大宋,至少汴京,是商品经济社会,因此小商小贩们无孔不入。
你就是光着身子进来,只要有钱,也能应付好这次考试——什么东西都有卖。
只是什么东西都比外边贵上好多倍。
苏油的东西其实带得很齐全,不过他不差钱,因此有小吏拎着篮子过来的时候,他也随意打发一些,买了也不一定用。
这也是关系学,虽然估计赵老头或者老张的残余势力跟他们打过招呼,但是这几日里,这些小吏,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打开考卷,苏油微微一笑,耗时三两年的刷题大法——生效了。
题目虽然中了,但是文章也要有些微的变化,因为考官乃是王珪。
王珪是成都华阳人,以文章致位通显,在地方上打转的间极短,好像考上榜眼之后外放过一任通判,之后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