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皇帝亲自关注。
到了宋代,丁口土地标准大大降低了,这与人口滋长,国势日绌有关,除了蜀中,两浙,福建,其余地区一丁大概就在四十亩的水平。
一户两丁,基本是大宋最小的家庭单位了,因此将百亩家庭就算地主阶层,有点以今论古,偷换概念的意思 。
宋代承唐制,不过税制开始有人进行地方探索改革,总体从以前的二十八税,渐渐归结为大体两门——田赋和丁银。
田赋一夫四十亩出米四石,也就是亩输一斗,从书面上看,实际上是相当低的。
而且就算是这样的田赋,实际上也收不起来,一般国家只能收上来三分之一。
为什么呢?因为农人其它负担太重了。
一夫四十亩,一年种得一年之食,苏油将之称为“温饱线”。
国家负担沉重的原因,就是温饱线下的人口,太多了。
而且越来越多的农人,因为兼并失去土地,只能靠租种生存。
租地利息,青黄不接,遭遇饥荒的时候,高达收益的八成,一般年景,是收益的对半,立刻将农人从“温饱线”打压到“饥饿线”上。
吕惠卿曾和赵顼谈及自家的收益:“苏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