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施行。
随着大宋历任三司使——张方平,赵抃,唐介,薛向……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大宋基本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制度。
加上四通商号和皇宋银行的实践,大宋熙宁七年,年度国家预算制度的确立,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大宋的财政制度发展到如今,大体分为三级,两类。
三级就是中央计司,地方路转运司,州县。两类则分为“系省”和“不系省”,即类似后世国税和地税。
但是与国策相适应,所谓“守内虚外”,大宋的财政制度,也就变成了“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之用悉出三司,诸州除计度经费外,凡金帛送阙下。”
这是一种统收统支的财政政策,所以地方上的“约度”,就非常考验官员们的智慧了。
约度,就是地方上根据年度决算报表,做出预算报表,和中央商定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额度,之后每月向三司申报月帐,每月结算。
其色目,大的有金、银、钱、帛、粮、草六类。
每月每一项收入之下,要注明收入时间,本州是否已经支用,中书按月统计成总账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宋人已经考虑得非常周道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