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子。
这么想着,郑芝龙感觉自己已经领悟到了崇祯皇帝亲自授课的用意所在,便沉下脸,训了郑成功几句,而后语重心长地提醒他,虽然太子是将来的皇帝,可毕竟还只是太子。当今皇上英明神武,身体又一向康健,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让当今皇上满意。
就比如说就这个事情,如果别人都有抵触,和太子一个样了。你为什么就不劝谏太子一二,哪怕有这个意思也行,如此一来,皇上闻之,必然会继续对你刮目相看。
说了一大堆,郑芝龙叹了口气说道“你能成为太子陪读,郑家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虽然皇上以后还会倚重于爹,可你自己也不能当扶不起的阿斗,爹可不希望,你这一辈子都是爹在庇护你!”
在他看来,是他明确服从崇祯皇帝的调遣,答应了崇祯皇帝领着舰队北上,并且还把每年收到的保护银子,分了一半给朝廷,为朝廷一直购买南洋粮食等等事情,作为回报之一,崇祯皇帝才如此看重自己的儿子,不但给儿子赐名,还让儿子成为太子陪读等等。
不可否认,确实有这些原因所在。但是,郑成功原本历史上的功劳,其实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原因的。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给郑森改名为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