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因为刘宇亮犯下欺君之罪,竟然敢谎报军情,颠倒黑白,贪生怕死却说成功劳不小,还为了一己之私攻击有功的地方官员。这些行为,任何一个君王也都不会容忍的。因此,杀了刘宇亮,和大部分官员也并不会有直接关系。
当然了,崇祯皇帝杀的大臣武将也已经不少了,如果一直不管不顾地杀下去,刻薄寡恩的评价就跑不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背负着这种评价,不说后世如何,对于治理朝政也是有负面作用的。
至少有这样的口碑之后,肯定有一些有底线的官员,不会愿意当这个官的。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就是这个意思 。
至于所谓有的是愿意做官的人,那么这些人做官的真实意图就要打个问号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君主不行,还冒着大风险做官,难道是冲着为百姓服务去的?很显然,这样的官员更多的,怕是有一己自私的需求吧?
要靠这样的官员治理天下,能治理得好么?
所以,君主的声誉,也是要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崇祯皇帝在知道方逢年这边没有查出更多问题的时候,就决定区别对待,而不是一个个的都杀头问罪了事。
或者说,任何一个有点脑子的当权者,在普遍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