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于国家的工业能力,因此轩军的工兵训成,须立足于国内现实及可预见的未来。不能过度超前。
比如修复铁轨的技术,国内一条铁路都没有,短期内也形不成铁路网,这种技术回到国内派不上用场,学来几乎没有意义。
学习怎么建铁路当然是有意义的,但这个绝非旦夕可成,仓促之间根本谈不上。
但关卓凡指示:还是要学。学个囫囵吞枣都好。
重点放在搭建浮桥、简易桥梁,在泥泞、多水洼甚至浅池塘的地段铺出可供部队包括炮车通行的路面,修筑符合近现代战争标准的堑壕,等等。
在关卓凡眼中,谢尔曼工兵的某些技能,甚至超过了一战期间的某些国家的工兵。
比如“在泥泞、多水洼甚至浅池塘的地段铺出可供部队包括炮车通行的路面”:迅速测量判断水深,将长短不一的木桩打入水底,将露出水面的木桩截齐,上面铺上木板甚至只是简单修剪过的树干,只需十几分钟。部队包括炮兵即可通过。
只要是地形变化相对平缓,不论路面什么状况,几乎都挡不住这支工兵部队。
并非人家教什么就能学来什么。许多技能,需要一定的数学、工程学知识打底,轩军中“最有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