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星叔,咱们晚上详谈。”
关卓凡要见的客人,就是长崎奉行和他的同伴。
这一年,日本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攘夷之战愈打愈热闹,继长州藩和美国人开打之后,萨摩藩和英国人也练开了。
冲突起于英国商人为日本武士砍杀,英国人不满意日本的赔偿,舰队兵临鹿儿岛城下,要求藩主道歉、赔偿、惩凶。双方谈不拢,萨摩藩先发制人,于是双方对轰。
萨英之战结局没有悬念,萨藩屈服,答应了英人的所有要求。但就过程而言,日本一方并不如何难看,死伤数字上英军居然还要多一点。
这固然是因为英军轻敌,把萨摩藩当成了鸦片战争的满清八旗,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日本已经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比如鹿儿岛内,被英军炮毁的就有一座“近代工厂研究所集成馆”,可以自行生产火炮。
这场小规模的战争产生了两个后果。
第一个后果,萨摩藩认清“攘夷”是不可能的,于是转向“公武合体”,即皇室的“公家”和幕府、大名的“武家”的联合体。这个政策平衡皇室、幕府、大名利益,算是走一条中间路线。
第二个后果,吃了苦头的英国人,看出萨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