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工业化时代,修一座宫殿,就把国家修破产了,是一点都不稀奇的事情。
比如,颐和园里的佛香阁,阁高十数丈,阁内有八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原时空的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重建此阁,共费银七十八万两,其中相当部分。花在了这八根巨柱上面。
还有,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成本虽高,自我保存能力却低。
风侵、雨蚀、虫蛀,木头对岁月最没有抵抗力,更加经不起火灾、兵灾。中国历朝历代,倾无数国力。建成的锦绣宫阙,到如今,剩下了多少?
真是惊心动魄:除了清朝从明朝继承下来的,以及清朝自己修建的——以前各朝的,几乎荡然无存!
关卓凡认为,即便只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多留下几栋房子。建筑也应以砖石结构为主。
用石头起大房子,不是当时中国建筑所长,那么就要聘洋建筑师,用“西法”,增加西式建筑的比例。
关卓凡心目中的颐和园,是一个中西混合的建筑群,和历史上的清漪园。原时空的颐和园,都颇有不同。
在原时空,关卓凡就有个看法,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外面看着气魄,但里面的空间利用率太低,使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