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参谋制度。
轩军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谋”,更加不要说“参谋长”了。
轩军只有“幕僚”。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战争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只要有一定的天分,振臂一呼,一样能干这个活儿。因此,有“幕僚”在旁边出出主意,提点一下,就够了。
进入热兵器时代,特别是拿破仑战争以来,军队组织、战争形态都愈来愈复杂,需要愈来愈多的专业人士专事后勤组织、情报搜集和战役策划。这个活,只读过“四书”的“幕僚”可就干不来了。
近现代意义的参谋亟乏,是轩军最大的短板,关卓凡和华尔就此讨论多次,都颇以为忧。
轩军原来的洋教官,英、法、美皆有,军事思 想其实是个大杂烩。彼时练兵建军,最大的任务是整顿纪律,教授基本军事技战术,根本顾不上“参谋”两个字。就算想到了这一层,合适的参谋人选也极少。
赴美一年,轩军的军事建设完全“美化”。可是,参谋制度原本就不是美军的强项,美国人自己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呢。因此,仗打完了,轩军参谋制度的建设,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参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