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各两行,共七十二座。
这个东西形状似山,因此叫“品级山”。它清楚指明参加仪式的官员该于何处就位,算是一种很科学的“位标”。
除了“品级山”,还有纠仪御史和礼部司官,帮助辨定百官朝位。
王公超品,不在丹墀内,而在更高一层的丹陛上——关卓凡就在这儿了。
王公文武先在午门外集合,然后礼部司官引导,入紫禁城,至太和殿前,各就各位。
钦天监报时,礼部堂官至乾清门,奏请皇帝御殿。
于是午门钟鼓齐鸣,皇帝奉两宫皇太后銮驾,先至中和殿升座。
这是一个“过渡”,就是说。先在中和殿歇口气,准备准备。
辰正,中和韶乐奏,皇帝奉两宫銮驾,入太和殿,升宝座。
升座后,乐止。阶下三鸣鞭。
鸣赞官喊“排班”,意思 是:大伙儿各就各位,准备磕头。
丹陛大乐奏,王公百官由“立位”转“拜位”。
鸣赞官喊“跪”,于是呼啦啦一大片,整个场子都跪了下去。
乐止。宣表官捧表,至太和殿檐下正中跪,一左一右,两个大学士陪跪。
宣表官是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