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号”,“俊辅”是此人的“字”,此人的“名”是:博文。
伊藤博文。
伊藤桑,你终于冒出来了。
原时空的账,本时空咱们好好算一算。
徐四霖说道:“有这么个说法,伊藤俊辅此人,和高杉晋作、桂小五郎不一样,早早地就不‘攘夷’了。这几年没怎么听说这个人,是因为他偷偷地跑到了英国,学习军事去了。这次算是学成归国,一鸣惊人。”
徐四霖的情报,并不百分百准确。伊藤博文、山尾庸三、井上胜、井上馨、远藤谨助,后世所谓“长州五杰”,在英国领事的帮助下,扮成英国水手,辗转偷渡英伦,入读伦敦大学。他们的导师叫做亚历山大.威廉姆逊,是一位化学家。因此,伊藤等学的是近代的科学技术,不是军事。
伊藤博文归国,也不是什么“学成”,而是为了调停日本和英法美荷四国的矛盾。不过没有成功,长州还是如期“攘夷”,终于招来四国炮击下关。
关卓凡感慨,日本人真是绝对实用主义的“菊与刀”两面族群,一边热血沸腾的高喊“攘夷”,一边不肯闭上西望的眼睛。伊藤等人留学英伦,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藩政所派,只是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