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做发捻一类角色,乃以此筹划进退攻防。结果战端一开,没有一处经得住日军的高强度打击。
没有统一指挥,各部派系驳杂,将无战心,兵无斗志,更不必说。
说到底,原时空旅顺口的中队,不论手里拿的是什么武器,从军事指导思 想,到部队架构、作战训练,还是不脱农业社会军队的底子,硬碰真正的近代化军队,自然就要散架。
甲午战争相关史料,关卓凡只要看到“中队英勇作战,奈何寡不敌众”一类叙述,就难免想吐。
知耻才能后勇,总是这样理解、粉饰自己的失败,怎么能够真正雄起?!
好吧,本时空,看我的。
关卓凡视察完旅顺,即南下威海。
旅顺在辽东半岛最南端,威海在山东半岛最东端,这两点连成一线,就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关卓凡想,在我的手里,这条无形的分界线,必成为中国海防的最后的不可逾越的“红线”。
胆敢越线者,死。
刚到威海,好消息送了过来:美国政府终于同意,征日的中队登陆马关的时候,由护航的美军舰队,“提供炮火掩护”。
本来美国人希望,日本天皇也能够发布一道“敕许”,批准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