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上保险,而是为了练兵。只是这个“练兵”和第四师的“练兵”,性质不同,关卓凡在这儿要练的。首先是运输和后勤。
超过两万人的大军。跨海登陆异国。虽然比不得远涉大洋彼岸,但也要数日时间的海程,对远程输送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说“前所未有”,是因为赴美作战,从上海到三藩,运输和后勤完全由美国人一手包办——到了美国之后更不必说,轩军不过是做个乘客而已;这一次征日。美国人提供的,不过是船只和海员,双方当然要诸事协商,但筹划和主导整个行动的,却是轩军自己。
自万历朝鲜之役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过大规模远程海路运兵的经验。康熙年间施琅征台,要跨越的,是较窄的台湾海峡,其难度和远征日本是没法比的。而且,近代军队的后勤保障。比施琅那个时代的军队要复杂得多。
这件事妥妥当当地办下来,不但轩军补上了一块紧要的短板。整体作战能力更上层楼;就整个中国而言,也可以算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跨过了一道重要的沟坎。
是次征日,将在上海建立后勤支援基地。各种军需物资,主要由两江负责。曾国藩办粮台,是可以放一百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