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力量,是幕府,而非最后的胜利者——“维新志士”。开始的时候,“志士”一个个都在喊着“攘夷”呢。
这是法国看中幕府,一直给予幕府支持的重要原因。
不过,说到对佐幕、倒幕两大势力的内部肌体的剖析,谁在老去,谁在新生,法国人的眼光就比不上英国人了。
同样,甲午战争的史料,关卓凡研究愈深入,愈觉得,对日本,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的机会。而且,和某种流行的看法不一样,关卓凡认为,战争后期,日本的战争潜力并未耗竭,中国除了认输,没有第二条路,再打下去,丢掉的会更多。
甲午战争,日本战争动员的深度和广度,还远不能和日俄战争相比,更加比不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是说,“进攻北京”这种话,并不完全是日本人吓唬清政府用的。对于这场新日本的“立国之战”,日本人绝对不会半途而废。
本时空,不论中国是否比原时空更加强大,强壮起来的日本,都一定会和原时空一样,对中国下手。
千万不要幻想可以拿什么——强壮起来的肌肉、庞大的身躯——吓住日本。原时空的中国足够庞大,身上也不是没有肌肉,日本一样动手;沙俄更加强壮和庞大,日本照样动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