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岩仓具视,可是差得太远了。
三条实美和岩仓具视这两位,是有旧怨的。
前文说过,“公家”已经一千余年不掌握政权,没有实际的历练,公卿们自然就缺乏足够的政治和行政能力。在衮衮诸公中,出身相对低微的岩仓具视,在这方面,大概是唯一的例外。
自镰仓时代以来,日本的“公家”,其“家格”分成了六个等级,最高为“五摄家”,以下依次为“清华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和“半家”。
岩仓具视就出身于最低级的“半家”,他能够在成人后进入朝廷,担任要职,关键还是因为被更高“家格”的贵族岩仓具庆收养。
岩仓具视和三条实美两个,原本都是“尊王攘夷”的,但和三条实美一味热血激昂不同,岩仓具视很快意识到:单靠喊口号逼迫幕府是没有用的,皇室手无寸铁,势力消长、局势变化的关键,在地方诸侯。只有依靠雄藩,才能够平衡乃至削弱幕府的力量。
因此,岩仓具视从单纯的“尊王攘夷”,变成支持“公武合体”,雄藩的势力因此进入中央政治,幕府只手遮天的情形一去不复返。
但是,激进的尊攘派是反对“公武合体”这种“妥协路线”的,因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