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恭王心目中,关卓凡变得愈来愈不可捉摸——不是说关某人喜怒无常,而是不晓得他还有多大的潜力没有发作,不晓得他下一步棋会摆在哪里。
这种感觉愈强烈,恭王和关卓凡正面对垒的意欲就愈弱。
从关卓凡弃二品总兵之位、赴上海七品知县之任开始,恭王对他,就开始有这种感觉了。只是那个时候,恭王高高在上,这种感觉可以转化为居高临下的赞赏,以及对自己“识人之明”的得意。
随着两人地位的迅速接近,这种感觉很快就变成了威胁和压迫。恭王起衅于关卓凡,几乎出于本能——他并不是要打倒关卓凡,只是不希望关卓凡再靠近自己了。
既不能将关卓凡打下去,在他面前,恭王便本能地想往后退——只为保持“安全距离”。
恭王的抗压力非常有限,事实上,上次被黜出军机、革去一切差使,恭王就起了隐退的心思 ,最后是在文祥和宝鋆的鼓励下才挺了过来。
但相似的“体验”,他是真的不想再来一次了。
因此,对关卓凡,恭王既无心“对撼”,便只能合作,甚至你进一步,我退一步。
但宝鋆的心思 和恭王不一样。
恭王是宣宗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