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舰桥”,就是连接左、右两个“轮罩”的、架在半空中的一条工作通道,同时兼观测、指挥之用,真正是条“桥”。
进入螺旋桨时代,庞大臃肿的“轮罩”连同“明轮”一起消失,“舰桥”的形制也跟着发生了些许的改变。有的长度缩短。不再连接左、右两舷。有的挤在上层甲板的侧舷火炮和烟囱之间,形成围绕烟囱的、架在半空的工作、观测、指挥通道。
不过,“冠军号”的舰桥,和明轮蒸汽舰船时代的舰桥,几乎一模一样,就是连接左、右两舷的长长的“高架桥”。前舰桥架在两根巨大的烟囱之间,后舰桥架在中桅和后桅之间。
购买“冠军号”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叫“翁贝托国王号”,关卓凡曾试探着问英国人。这个“前舰桥”,可不可以前移到烟囱和前桅之间的位置?
关卓凡有此议,是因为他觉得前舰桥设在两根烟囱之间,一来,烟囱遮挡视线;二来,在两根巨大的烟囱之间来来去去,总是有那么点“心障”。
“冠军号”的烟囱,在前桅和中桅之间。
答案是不可以:这么干,会影响前桅的帆、缆的设置和运作。
咳咳,惭愧。惭愧,我太不专业啦。
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