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全面合作的强烈意愿。
整体上来说,中国建设、改革、发展必须的较长期的外部和平环境,也具备了。
把目光转回国内。
洋务如火如荼,局部的建设、改革已经开始。中国的近代化堪堪上路。
其中。有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之改革。时人以为难行,后人以为不可行,但关卓凡毅然决然行之,居然成功起步,为今后万里征途卸下千斤重担——比如,改革八旗。
结束战乱和启动改革的过程中,关卓凡本人,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初步完成了自己的权力布局。
中央层面,他取得了两宫皇太后的坚定支持,获得了满洲贵族的有条件的拥戴,最终“忝领机枢”,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拥有了更多的全面推行改革的权力。
中央机枢——军机处内部,他和他的支持者,已占压倒性多数,政策的制定、出台,系于他一人之念。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干不干得成。另说。
设立“顾问委员会”,不仅把铁路这类最重要的新政,直接抓在自己手里;还通过国债这个金融大杀器,捏住了国家的命脉,把中国和工业化、近现代化绑在了一起,将中国推上了改革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