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笑话。
文字和名号,在任何时代,都有其强大的力量,但不同的时代,一定会有不同的发挥渠道和表现方式。
拟封号的时候,关卓凡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封号,给谁看,给谁听?
谁是排在第一位的受众?
太后?皇帝?宗室?士大夫?
不,都不是。
排在第一位的,是他的轩军。
广大轩军士兵,哪里搞得清:“毅”字有何“嘉美”?“轩”字如何“寒素”?
他们看到、听到“轩”字,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轩军”之“轩”。第二个反应是:这是爵帅的名字。
他们的潜意识里,“轩郡王”的封号,几乎等同于:朝廷在法理上确定了——轩军归于关逸轩一人。
这层永远不能宣之于口的意思 ,军机大臣里边儿,有人隐隐猜到了几分。但,也只是“隐隐”,只是“几分”。
圣旨按照圣母皇太后的意思 改过了,誊写之后,分成两份,两宫皇太后一一用印,一份交内阁明发,一份颁给关卓凡——也就是正式授爵了。
颁旨的场面,慈禧原本是想搞得“大一点”的,但略露口风,关卓凡便坚决辞谢,只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