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何况,他重用田永敏,是刚刚的事情,距征日结束,已经整整半年了。
那么,大清开国已经两百余年。大局早定。政权早就……稳固……下来。呃,“自身的人才梯队”……
呃,好像有哪里不大对劲……
时逢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国犹如一只老朽巨轮,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之中,使出浑身解数,堪堪闯过风最急、浪最高的险滩,现在的局面。只能说是堪堪从“风雨飘摇”中走出来,看见了天际的一缕阳光,“稳固”二字,是早早就做了明日黄花的。
帝国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同样老朽不堪。关卓凡感叹过的中国的“人才荟萃”,仅仅是纸上富贵,或者说,最多是只“潜力股”,在帝国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不做出全面、彻底的变革之前,无法真正变现。
“人才梯队”神 马的。是根本谈不上的。
就是说,关卓凡面对的局面。就是不折不扣的“草创”。
因此,不拘一格用人才,就是必须的了。
在这个时代,田永敏——大村益次郎,是关卓凡能够找到的、可以为己所用的、最优秀的人才之一。
日本的“兰学”,渊源久长,其来有自。大村既通汉学,亦通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