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归国,浑身上下,那不是金光闪闪的?”
“不论他们学的哪个行当——机器、铁路、矿务、电报、水利、银行、律法。一回国,都是该行当的‘翘楚’,略假时日,都是‘中流砥柱’,一个一个,都是将来的尚书、侍郎的底子!”
关卓凡说的天花乱坠,白氏听着,不禁眼睛放出光来,连连点头,说道:“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学成归国,一个个可都是‘洋翰林’了!也算光宗耀祖了!家里边儿,如果有几个孩子,还真是可以挑一个,送到美利坚去‘留学’——特别是穷家小户的,孩子‘放洋’归国,全家子可都跟着发达了!”
“洋翰林”?嘿嘿。
不过,什么“几个孩子”,什么“穷家小户”——不知不觉中,白双双一句一句,可都是“切中肯綮”,都说到点儿上了——厉害!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呢?
如果不是穷家小户呢?
呃,还有,如果这个“孩子”,不是男孩子,而是……女孩子呢?
关卓凡暗暗地吸了口气。
他已经预感到:今天这个“擂台”,不好打。
关卓凡计划中的“小留学生”,和历史上的“留美幼童”,差相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