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关卓凡认为,初到美国,将小留学生分散到当地人家住宿,依然是有必要的——这对于小留学生尽快跨过语言关,有着不可移替的作用。但是,负责接待的人家。要好好挑选——说到底还是宗教的问题。美国人并不是都信教。信教的也不都是狂信徒。总能找到合适的人家——不信教,或者虽然信教、但对于“传播主的福音”态度温和、不以为甚。
到了礼拜天,就将小留学生集中起来,或者补习中文,或者进行远足、郊游之类的集体活动——这样,接待人家就没有机会带他们去教堂做礼拜了。
事先,要对了,主人家那边。至少要教他们明白,除了不好随意“传播主的福音”,一见面就抱着中国来的的孩子左啃右啃,呃,也是不大合适的。
跨过语言关之后,就改为集中住宿。
适当调整“中学”课程,要想出法子,使之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至少在形式上。这样,相较于“西学”,不至于叫小留学生感觉到过大的落差。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原时空留美幼童“厌弃儒学”的情形。
关卓凡打算在这上面很下一点功夫。说不定,能以小留学生的“中学”教育为突破口,找到一条可以行之于国内的“教育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