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话:他老子当年发的埋怨,做儿子的,如今又翻起了旧账!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关卓凡说,“——我是说,早知今日要签更加吃亏的《北京条约》。何必当初推翻《天津条约》之成议?力不如人。就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待吞吴之日!不然,只能求荣反辱!”
恭王一拍大腿:“逸轩,就是你这个话!不论《天津条约》,还是《北京条约》,局中人折冲樽俎,真正是呕心沥血!我就不明白了,换了那班唱高调的人‘入局’。这两个条约,难道就可以不签?或者签下来条件就会更好?”
顿了一顿,语气愈发激烈:“好,站在外边儿看热闹的,个个气节凛然;真正干活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成了‘汉奸’,全做了‘卖国贼’了!
“书生误国,往往如此。”关卓凡叹了口气,自失地一笑。“清议,清议。到底值得多少钱一斤?”
恭王也叹了口气:“清议——分量是有的,只是——”
他正在斟酌合适的措辞,关卓凡替他说了出来:“只是明明是一斤废铁,却偏要卖一斤黄金的价钱!”
恭王眼睛一亮:“逸轩,你这个譬喻有味道!就是这么回事!”
关卓凡庄容说道:“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