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进了弘德殿,当上了皇帝的师傅,真正是……唉,不晓得说啥好了!
徐桐讲的《大学》,《中庸》,本来就是烦死人不偿命的东西。他又干巴巴地只会背书。小皇帝哪里提的起兴趣?倭仁讲的《尚书》。更加诘屈聱牙,但小皇帝有什么不耐烦,不敢在倭师傅面前表示出来,可是,对于徐师傅,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甚至,倭仁那儿受的气。也一并发到徐桐身上去。
于是,若别的师傅不留意,徐桐时不时地就要看小皇帝的白眼,或者听学生从鼻孔里喷出的轻蔑的哼哼唧唧。有时候,徐桐说话,小皇帝就当没听见。
这些“特殊待遇”,徐桐只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甘受不辞”,从来不敢在任何人面前透露一个字。若说出去了。小皇帝对师傅不礼貌,固然要受责备。但是,同皇帝学生的关系搞坏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再者说了,这又不是什么有脸面的事情——别人晓得了,还不在背后指指点点,笑话自己?
最重要的是:若两宫皇太后因此觉得自己不会教学生,竟请自己出弘德殿,万金不换的“帝师”头衔,可就鸡飞蛋打了!
关卓凡和翁同龢入直弘德殿之后,徐桐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有关、翁两个——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