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顾问”,其中的少数人,会被直接委任为“财务总监”,甚至是负责财务的“帮办”、“会办”和“副总经理”。
这个庞大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名义上仿佛“西法练兵”:由“美国顾问”帮助中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符合“万国通例”的西洋财务制度——近现代财务制度,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那一套东西。
事实上,这也并不是幌子,这确实是关卓凡把美国人塞进“国企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
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有同样重要的一个目的:在建立近现代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请美国“客卿”替我“看家”,解决导致原时空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一系列痼疾:新式企业效率畸低、浪费、贪污、内部人控制、公私不分、化公为私,等等。
同时,还要达成另外两个目的:
一,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确保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控权制,进而确保中央对整个近现代化进程的主导权,防止地方坐大。
二,防止在“阶级”的意义上,出现“官僚资产”这个东东。
从头说起吧。
中国实现工业化、完成近现代化,关卓凡并没有把希望放在一个“新兴资产阶级”上面。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