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地方,乃开平矿务局之核心所在。
这条铁路,便被命名为“唐津铁路”。
关卓凡一作出设立开平矿务局的决定,便开始着手规划、勘测“唐津铁路”了——当然,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彼时,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召开的那场“铁路会议”,还没有举行呢。
“铁路会议”一结束,铁路成为既定国策,“唐津铁路”立即大兴土木。
“唐津铁路”的建设,不惜“偷步”,紧赶慢赶,是因为这条铁路要充当开平矿务局煤炭外运的专线,开平矿务局今年七、八月左右就要正式投产出煤,“唐津铁路”必须赶在开平矿务局正式投产之前完工。
“乔头屯”为中心的开平地区,富集优质煤矿,但却处于内陆平原,附近也没有像样的河流,因此,必须建设一条通往海港的煤运通道。
原时空,李鸿章上奏,请准造一条开平至芦台的铁路,全长九十里。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煤炭,拟用铁路运至芦台后,再换船沿蓟运河至北塘出海。
朝廷不准。
李鸿章只好从芦台向开平挖一条人工河,试图将开平和芦台用水路连接起来。
这条“煤河”挖到胥各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