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化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关卓凡并不是没有想过,事实上,他已经在着手相关的“试点”了。△,他在天津城和小站军营之间,划出了一块地,上面的道路、给排水、绿化和建筑,完全仿照欧洲近现代城镇的格局,既是天津未来发展的一个“样板”,也算天津的一个“卫星城”,将来,天津城向东、向南扩展,二者自然就会连成一片。
不过,那毕竟只是一个“试点”,到目前为止,投入远远大于产出,三年五载之内,怕也见不到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
但是,利宾的提议,却大大不同!
上海的“老城区”的改造和扩展,效益可是立竿见影的!
“大拆大建”——啊不对,应该说,嘿嘿,这个“基础设施建设”,可是我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的强项啊!就是,为什么总想着叫租界那边来做这个事儿?我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做?上海的城市近现代化,为什么不可以从现在就开始?
工业化必然伴随着城市化,中国的工业化的第一步,已经迈了出去,城市化自然也应该跟上,此其时矣!
“富雅苑”的成功,已经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证明了上海确已到了向近现代城市华丽变身的时候了。
这个时代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