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就是选择一直善尽职责的两宫皇太后继续执政。
关卓凡认为,穆宗的“桀纣气质”,绝对不是“灵光乍现”,略假时日,他会变真正的桀纣。原时空,穆宗因为早逝,被后人给予了过多的同情,但关卓凡以为,穆宗早崩,实在是中国人的福气;不然,中国的命途,必定会更加多舛,在时代的狂潮中,能不能够保持国土的基本统一。都是未知之数。
还有。穆宗和他的父亲、祖父一样。在对外的取态上,一样是保守的。
外国使臣觐见,原时空和本时空,都引起了相似的礼仪方面的纠纷,这方面,恭王等枢府大员,其实是愿意对外国使臣“曲予优容”的,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更是暗示,应该接受对方在礼仪方面的要求。
这种事儿,自然少不了清流们大发“殿陛之下,自古无不跪之臣”之类的议论,但真正的麻烦,不是来自清流,而是来自穆宗——最不愿意看见“殿陛之下”出现“不跪之臣”的,是他自己。礼仪纷争上,穆宗是当事人,若当事人自己愿意以国际通行的礼仪接见外国使臣。清流们也不好再啰嗦什么,那么。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就会向前迈出虽然不大、却非常重要的一步。
宣宗的保守,因初次和新时代、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