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中央财政匮乏的“便宜之举”,但今时不同往日,我不能继续饮鸩止渴了。
不然,谈何中央集权?谈何……“大事”?
关卓凡下定决心,从收复新疆开始,把这个格局彻底地扭转过来。
取消“协饷”,暂时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这笔钱,地方不掏,就得朝廷来掏,在对现有的财税制度进行彻底改革之前,叫朝廷来掏这笔钱,不论是阎敬铭的户部,还是郭嵩焘的顾委会,都还是很吃力的。
财税改革,那是伤筋动骨的事情,目下,尚未到条件成熟的时候。
关卓凡能做到的,是切断军队统帅和“协饷”的直接的联系。
这一刀,就从左宗棠西征始。
前文有过交代,西征的军费,是关卓凡安排、胡雪岩经办的“借洋债”。
经过一番折冲,出借这笔款子的银团,领衔的银行,由英国人的汇丰银行,换成了关卓凡做幕后老板的花旗银行。不过,领衔的银行虽然换了,但担保条件并没有变:依然是由中国各地的海关做担保人,向银团开具“印票”,然后,各省的“协饷”解给海关,由海关代为还款。
这样的安排,好处多多。
第一,银团不必担心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