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什么才是“更妥当”的法子呢?
文祥的脑子,转了又转,一时之间,却是计无所出。
他不由得苦笑了。
还有,也是更重要的,既然不愿意立载澄、载滢,载治、载漪两个,又没有二次承继的资格,那么,难道真的要到仁宗一系之外去找嗣皇帝?
这可是下下之策中的下下之策啊!
如是,宣宗一系、仁宗一系,一定不会赞成。反对的力度会去到何等的程度,目下,包括当事人自个儿——宣宗一系、仁宗一系的亲贵,大约都无法预料。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睿王那句“花多眼乱,大伙儿的心思 ,也跟着乱了”,可不是玩笑话!一旦帝系偏移过甚。不论嗣皇帝出于哪一支,其他的支系,一定不服气:彼此都是一样的人,凭什么你那一支能做皇帝,我这一支就不能做皇帝?谁的祖宗的功劳少过谁吗?
什么,你“德才兼备”?哈,哪个封的?我还说我“天纵英明”呢!
这个念头一起。就不得了了!想一想司马氏的“八王之乱”吧!
本朝的情形,不同两晋。未必会走到那一步,可是,八旗彼此之间,离心离德,怕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