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的大丝商,并没有都走去办新式缫丝厂,很快,大小丝商们就分成了“洋丝”、“土丝”两派,“洋丝派”以胡雪岩为马,支持开办新式缫丝厂;“土丝派”则视新式缫丝厂为洪水猛兽,代表人物是湖州一个姓翁的大丝商,行二,人称“翁二先生”。』天『籁小』说m于是,一边儿由“胡大先生”领着,一边儿由“翁二先生”带着,两边儿你来我往,打起了擂台。
“土丝派”以中、小丝商为主,兼挟广大养蚕人家之“民意”,可是,人多势不众,禀帖递进了府、县衙门,“户房”的师爷很明白的“暗示”说,建新式缫丝厂,其实是“省里的意思 ”,根本轮不到府、县说话的。
啊?省里的意思 ?您是说,赵制台、刘抚台?……
是啊,是啊!
呃……
地方上的路子走不通,那就“京控”吧!
江、浙籍的京官众多,尽有位高权重的,譬如,三大汉军机,排名较前的两位,就是江、浙籍的——曹琢如是江苏江阴人,许星叔是浙江杭州人。
可是,奇怪的很,在新式缫丝厂一事上,江、浙籍的京官,上自大军机,下至翰詹科道,态度都很暧昧,普遍的一个说法是,“洋丝”也好,“土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