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别的意思 ,可是,关卓凡心中“咯噔”一下:难道,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天意”?
目下,仁寿殿殿门上是没有匾额的,不过,原时空的仁寿殿殿门上,有一块慈禧手书的“大圆宝镜”的匾额——当然,所谓“手书”,其实也是翰林或“女清客”代笔,然后盖上一方“慈禧皇太后之宝”罢了。
谁的手书,不是重点,重点是,正殿——不管它是“天子正殿”还是“皇太后正殿”——殿门上头,悬“大圆宝镜”,根本是莫名其妙,不知所谓嘛!——哎,这儿是什么地方?难道是尼姑庵、和尚庙不成?
唯一的解释,是“辟邪”——这四个字,相当于一块“照妖镜”。
可是,为什么要辟邪?又是避谁的邪?
时人、后人的大多数解释,都指向珍妃,可是,如果“大圆宝镜”的匾额是在辛丑之乱两宫西狩前就挂上去了,这个解释,就说不通了。
那么,避德宗的邪?
嘿,也说不定。
反正,晚年的慈禧,有许多事情,确实是在乱来了。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殿门上头,这个匾额,可以挂,也可以不挂,并无一定之规,如果太后以为该挂,就请锡赐宸翰,臣着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