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勉强了。
不过,这个小插曲对于好心情的影响,并没有持续太久,毕竟,吸引眼球、转移注意力的物事,一件接着一件。
首先是宜芸馆正门宜芸门——居然是垂花门的样式。
垂花门不稀奇,但垂花门出现在宫里,可就稀奇了。
垂花门是外宅、内宅的分际,进入垂花门,即意味着进入了内宅,不过,宫里头是不需要垂花门的——如紫禁城,外朝、内廷,以乾清门为分际,进入乾清门,即进入了皇帝的“内宅”;如颐和园,因为其为皇太后专享的苑囿,因此,整个园子,皆可理解为“内宅”,不存在什么内、外分际的问题。
宜芸门设计成垂花门的样式,两个作用:一是增强装饰性,使之更显温婉秀美;一个是通过垂花门这种区隔内、外的标志性建筑,强调玉阑堂的“进深”,也即强调玉澜堂独立的、自成系统的“组团”地位——和玉澜堂正门三开间“仪门”的作用,异曲同工。
反正,在母后皇太后眼中就是,“这个园子的门,花样可真多!”
原时空,宜芸门也是垂花门的样式,不过,彼时,宜芸门勉强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垂花门——玉澜堂是德宗的寝宫,宜芸馆是皇后的寝宫,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