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训练”著称的普鲁士军队。
短兵相接,基本靠士兵自己的发挥。
这不奇怪,这是前膛枪向后膛枪转化的时代,连刺刀的安装位置都五花八门,况乎拼刺技术乎?
实战中,类似于“突刺”的动作,自然是有的,不过,不是主流。
原因呢,也并不复杂。
自一六八八年法国的沃邦元帅发明了“套管式刺刀”,迄今两百年,刺刀就一直呆在枪口的侧上方——大伙儿可以想一想,端着这种刺刀装在枪口侧上方的步枪,平平刺出,是一个什么感觉?
呃……不太好发力啊!
是吧?别扭吧?
因此,在实战中,出于本能,士兵们会有意无意的避免“刺”这个动作,更多的采取更顺手的动作——“扎”。
长矛兵时代的最基本的攻击动作——“刺”,慢慢儿的退居次席了。
那么,“扎”较之于“刺”,有什么不同或者优劣呢?
都是双手持枪,“刺”是虎口朝前——朝枪口方向,“扎”是虎口朝后——朝枪托方向,同时,还要保证装刺刀的一侧向外。不过,因为刺刀一般是装在枪口右侧,所以,这一点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除非你是一个左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