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法国人一直不晓得,对面的堑壕里藏着敌人,直至指挥官中弹;河上更是如此——法国人对敌舰经已掩至身后,始终懵然不绝,直至‘河清号’发炮——”
“结果,不论岸上还是河上,由始至终,法军都未能成功‘展开战斗队形’——由始至终,一直处在一个异常被动的、无法有效还击的状态中,直至死伤和损失达到了再也无法承受的程度。”
即便法军的表现,不至于“不堪一击”,这场战役的不可索解之处,依旧太多——
岸上,彼此对射,在自身遭受重大伤亡的同时,无论如何,总该给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河上——河、海不比陆地,无起无伏,蒸汽动力舰船喷出的浓烟,数海里之外就能看见,怎么会“对敌舰经已掩至身后,始终懵然不绝”呢?
还有,中国舰队进入战场的时间点,不差分毫——岸上的战斗一爆发,中国舰队便进入战场,展开战斗队形,随即发炮,没有浪费一分钟的时间——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他们可是在法国人离开土伦港的次日才蹑踪北上的啊!
普鲁士人的疑惑,终究还是一一问了出来。
关卓凡一一解释:电报、海线、趸船、栅拦、箭袭、火攻……
“合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