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史称“钓鱼夜谈”的密谈中——请不要问狮子为什么“钓鱼台”的那个“台”字莫名其妙的不见了——中、普双方还达成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性协议”:
在接下来的对法战争中,不论战况何如——不论输、赢,不论顺、逆,中、普都不得单独同法国媾和。
就是说,不论中国还是普鲁士,在盟友那边儿大局底定之前,您占了法国人的上风,固然要继续打下去;您落了法国人的下风,也要咬着牙打下去——不许投降!
这个建议是关卓凡提出来的,卡尔亲王未等表弟出声,便叫了声“好”,腓特烈王储略一思 衬,也便欣然同意了。
“不得单独同法国媾和”,自然是为了体现普、中同仇敌忾、休戚与共之义,进而将双方更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好事儿啊!
更重要的是,普鲁士人认为,在这件“好事儿”中,普鲁士是占了中国的便宜的。
中国对法国,虽然已经有了“升龙大捷”,不过,对于普鲁士来说,“升龙大捷”的主要意义,在于确认了中国的战争决心和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可是,在普鲁士人眼里,法强中弱的基本格局,并未因“升龙大捷”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待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