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的“十二磅榴弹炮”。
先有炮台再有炮——当然,建设炮台的时候,这个炮位、那个炮位,摆什么口径、什么类型的大炮,都是已经确定下来的了——进口这批大炮的时候,普奥战争是已经打过了,国际上,已普遍对普鲁士的战力刮目相看,但是,普鲁士赢得“七星期战争”,武器转备方面,主要是“德莱塞”后装枪压倒了奥地利的前装枪,克虏伯炮还没有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因此,对旅顺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大规模装备普鲁士人制造的火炮,柯烈福一度是颇为疑虑的。
不过,这种疑虑,只是出于对东家的责任心,倒没有什么替英国本家抢生意的意思 。
大炮到位之后,试射、演习,表现十分优异,柯烈福刮目相看了,不止一次感叹:“普鲁士的军工,要崛起了!”
插两句。
迄今为止,关卓凡经手的火炮的型号,已经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磅”、“英寸”、“毫米”,有书友可能表示不耐——乱七八糟的,就不能统一一下吗?
呃,是这样的——
早期的火炮的型号,大多用弹丸的重量来表示——就是“磅”了;后来,开始用口径来表示火炮的型号,就是“英寸”、“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