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跳了出来,还扮演了那种“登高一呼”的“首义”角色呢?
他娘的!
他不能不再次提醒自己——“埃姆斯密电”一计未售之时便已意识到了的一个重大变化——因为自己的介入,时迄一八六八年,本时空较之原时空,已开始“面目全非”了。
自己这个“历史投机者”的“储备”,已经不够用了!
譬如,关卓凡虽然晓得本愿寺在日本的势力很大,可是,这个“大”,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无法确定,目下,这个“大”,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量级上?
他关于本愿寺的“储备”,到德川幕府建立的时候,基本上就“断篇儿”了。
如前所述,“一向宗”惯于在乱世、末世兴风作浪,国家一统、太平时节,大体上就消停了;而“幕末”虽然也算“末世”,但拢共没乱上几年,便尘埃落定,开始明治维新了——这大约是本愿寺在“倒幕”中存在感不强的原因之一。
非不为也,来不及也。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幕末”不同于日本历史上任何其他一个末世,新、旧的斗争、转化,前所未有,本愿寺自个儿大约也懵逼,搞不大清这个“末世”的状况,就有心再玩儿一次“一向一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