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arm1发布,arm1的结构非常简单,仅有个25,000晶体管,第二年,改良版的arm2也出来了。arm2是一款集成了3万个晶体管的32位元处理器,工作时钟为8mhz。但它的运算能力,比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最大时钟频率为20mhz的80286更为出色。
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留意到这枚新问世却注定要名垂千史的伟大芯片,所有业内人士的目光都聚集在1985年10月17日发布的80386处理器上。aco公司arm2的性能虽远超16位元286,但相比于同样32位元的386处理器却显得很寒酸,没能给英特尔公司造成一丝的波澜。
等aco公司推出arm3时,英特尔的80486又已经面世,两者性能依旧没有太多可比性。深陷财务危机与技术瓶颈的aco公司,直到1993年才迎来了真正的天赐良机。ti公司(德州仪器)当时正在说服一家不知名的芬兰通信公司nokia,与它一同进军刚刚兴起的通信移动市场。
当时的ti公司在dsp领域已经取得了领袖地位,但并不熟悉cpu业务,在屈指可数的可以被操控的公司中,它最终选择了aco公司。
正是在ti公司雪中送炭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