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是内地来,台-湾地区的同事有9人,香港的10人。
10位香港同事中,只有一人能比较流利的讲普通话,而刘畅和9为台-湾来的同事都不会讲粤语。刘畅好歹在香港生活过一年,勉强能听懂一些粤语。
这让20名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就非常麻烦。第一种方式是让即会讲粤语又会讲普通话的那名同事充当翻译。其次是大家用英语沟通,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英语都能过关的。香港的职员英语都比较好,像港大采用的是英语教学。所以对港大的毕业生来说,英语就像是他们的母语一样熟练。
香港中大的毕业生英语能力也需要差一些。但许多毕业生早在读中学时,就读的就是中英双语学校。而相比之下,刘畅和几位台湾同事,英语水平就要差许多。他们的英语基本都停留在哑巴英语状态,勉强能写,但听和说的能力就差许多。
最后大家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干脆用手写交流。除了刘畅之外,其他人都是用繁体字的。其实刘畅也基本能辨认大多数繁体字,只不过他写的简体字,许多字让其他人无法辨认,不过他可以用普通话由台-湾的同事翻译成繁体。
于是在口手共用之下,刘畅所在的h组终于完成了组员的相互熟悉,推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