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的前一年,怡和洋行就已经在香港岛上建起英国人的首栋建筑。
怡和洋行可以说是英国在香港的殖民历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而伴随着九七大限的临近,英国资本早已开始有计划的进行撤退。但谁也没想到怡和集团,会以这样一种毫无反抗、近乎被碾压的方式,宣告了自己与香港这个起家之地,渐行渐远。
当然。怡和系在香港依旧有两家上市公司,怡和控股与怡和证券两家的市值加在一起,依旧能有八、九十亿港币。但是整个怡和系在香港最核心、最优质的资产,几乎都在置地公司之中。
在失去了置地公司之后,怡和集团在香港已经沦落为一家平庸的公司。而现在的凯瑟克家族,甚至连对怡和控股公司的控制力也开始摇摇欲坠。如果香江控股愿意再多花十几亿港币。完全可以把怡和控股也一并收入囊中。
对置地被并购的行动,媒体们喜欢进行各种各样的高调解读,认为这是香港历史进程中,距离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并购。但对香江控股的几位股东来说,他们之所以调动上百亿的资金是为了生意,而不是意气之争。
五位股东中除了李轩之外,剩余四位的身家都与地产业有脱不开的关系。所以大家看上的仅仅是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