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香港大部分中小电影公司几乎没有任何的海外发行渠道,只能坐等片商找上门来。
但构建独立的发行渠道是需要以公司的实力做后盾的,比如像嘉禾公司早在七十年代就一心希望能打开美国市场。但自从李小龙不行逝世之后,嘉禾的努力一直收效甚微。另一个时空中,一直要等到《忍者神 龟》在美国票房大爆之后,嘉禾才算能在美国的发行商心目中。有了那么一点地位。
当然,如果实力强横到像李轩这个地步,一切行业潜规则就没有意义了。嘉禾为了进军好莱坞,这些年可是交了不少学费。而亚洲影业一上来,就能与好莱坞八大之一的环球影业展开良好的合作。这其中的差别完全是因为,东方集团每年都会拨出¥∑¥∑,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在好莱坞大片中进行各种植入广告。因此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自然要极力讨好李轩这个大金主。
更何况李轩为了争取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就可以眉头都不眨一下的甩出几百万美金进行攻关。若是有必要,他干脆直接收购一家好莱坞电影巨头,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事情。
只不过李轩的焦点从未放在电影以及娱乐产业之上,许多投资都只是顺带或者玩票兴致的。相比之下李轲对自己手中那个合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