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他们敏锐的捕捉到了中国盲目无序的设备引进冲动所带来的商机,先后把九条几乎一模一样的生产线,卖给了长风、长岭、北冰洋、美菱等九家不同的国内电冰箱生产厂。
在八十年代的老百姓心目中,外国货的质量远比中国货要好。所以这些引进外国生产线的企业,为了吸引顾客购买自家的产品,也乐于在广告中把“阿里斯顿”挂在自家品牌的后面,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中外合资公司。实际上阿里斯顿除了通过买生产线捞了一笔之外,并没有真正在中国投资。
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 议的是,像电冰箱行业这样九家位于中国天南地北,工厂规模大小和管理水平层次的企业,用相同的生产线制造几乎一模一样的电冰箱,在之后的三年里竟然全部都赚钱了。
由此可见,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被压制了几十年之后,一下子爆发出来所孕育的能量是多么的恐怖。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只要能把工厂开动起来,就是让一群猪来管理也照旧能够盈利。
既然来钱这么容易,各家企业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自主研发。从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制定来说,是希望能市场换技术,最终实现弯道超车。但搞研发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企业现有的小日子过得很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