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镇州现在差不多是一个乱糟糟的大工地相比,武邑就显得有序多了。历经扩建的武邑,在大量的人口涌入之后,现在已经是一个不下于镇州的大城市了,原有的县城,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普通百姓居住了。除开官府的各类衙门之外,能在内城居住的,基本上都是武威下属的高级官员。
现在的武邑,已经分成了内城,外城和城廓三个部分。
内城不用说,能住进去本身就是身份向权力的象征。而外城,居住的则更多的是中低级官员以及各色为官府工作的人,再就是一批富裕阶层。武威的兴起,打垮了一批原有的特权阶层,但也造就了新的一批富豪。与过去相比,这些新晋富豪,已经没有了大地主阶层了。武威的政策,就是毫不留情地收拾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层,丈量土地,清理丁口,在这样的锋利的刀口一遍一遍的再三砍削过后,大地主阶层在武威的核心区域之内已经荡然无存。这些新兴的富裕阶层,多半都与经商有关。
想一想,连沧州刺史候震这样的大家族拥有的土地也不过五千亩而已,其它的就不更用说了。五千亩,是武威订下的一条红线,超过了这个数字,就立刻要进入官府的打击对象了。
武威的供销合作社垄断了所有的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