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是翰林院庶吉士,先做一段时间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给皇帝讲解经义什么的。
然后在翰林院的冷板凳坐上n年,好不容易终于熬出头了,就可以一步登天到中央或南京担任六部尚书或侍郎,如此方有资格竞争内阁辅臣的位子。
如果没有在翰林院坐过冷板凳,基本不会被文官们接受,廷推阁臣时也不会拿到多少推荐票,自然就无法进入内阁了。
可以说明朝的内阁选相制度和秦汉隋唐“宰相必起于州郡”的选相制度截然相反,这无疑造成了明朝的内阁辅臣往往不通实务,嘴炮强于实干的不良风气。
然而就明朝这种不合理的选相制度居然也能诞生出张居正这样的“千古名相”,那还真是异数啊,分明是老天爷不想大明那么早灭亡,派遣张居正下凡给大明续命来的。
闲话不提,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朱由检亲临文华殿,在文华殿中依次面试了九位入围内阁候补名单的大臣。
按照官场排名,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升迁,自然是排名排第一,所以首先觐见天子的便是吏部天官周应秋。
周应秋还是第一次以“面试”的方式接受皇帝的考校,朱由检又不是天启皇帝,对阉党没那么包容,是以周应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