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辽东经略时,就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可以说王在晋的战略分析是十分精准的,辽事果然如他预测那般,局面一再崩坏,最后坏到退无可退的地步。
王在晋正是预测到这种局面,才上书提出退守山海关,与后金打持久战的战略。
可惜大明实在太刚了,没有人敢担当弃守辽土的责任,王在晋上书非但无功,反而被大臣弹劾,认为王在晋无法坚守辽土,故而被孙承宗取代。
在现代不学无术的朱尤简自然是不知道这段历史的,所以他甫一听到王在晋这番跟红太祖“持久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高论,便情不自禁鼓起掌来,暗暗叫好。
朱由检当机立断道:“王爱卿此番高论入情入理,对敌我分析得相当正确,深得朕心。朕便任命爱卿为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节制辽东、蓟州二镇。”
王在晋历经宦海沉浮数十载,其沉稳老练不下于孙承宗,即使面对天子的格外重用,亦保持着相对从容的态度,俯首拜道:“臣王在晋,愿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