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延长缓冲时间和增加缓冲距离来减小冲击过载和预防潜在损伤。
其中的“三紧”是为了保证双腿可以同时承受冲击,避免单独承载而造成损伤,这项要求与1943年6月美国根据调查对滚翻式跳伞着陆方式做的改进一致,据信有助于使肌肉维持良好的状态,可以减少损伤。
“一平”是为了保证自始至终人体与地面接触都有最大的接触面积,这与澳大利亚的滚翻式着陆中的要求类似。
国际上一般认为采用侧滚翻式姿势着陆时对身体各节段的冲击过载,比采用半蹲式着陆时的值小得多。当使用滚翻式着陆时,下肢各节段及其关节呈旋转运动。
这种运动有利于改变肌肉和韧带等弹性材料贮存的应变能,使其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增强,发挥较大的缓冲作用,使各节段承受的冲击过载减小。因此,从减小人体质心、足部和各节段承受的冲击过载看,在跳伞着陆时,采用侧滚翻式优于半蹲式姿势。但也有研究指出半蹲式的方式优于翻滚式。
所谓新手怕出舱、老手怕落地,这是关于跳伞的一个名言,落地姿势的正确与否非常关键,其实各国都有不少伞兵会因为一时疏忽而摔断腿。林锐的落地姿势就是标准的半蹲式落地,快速,迅捷,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