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绸缎杂用什么的,总共可能有二十万贯左右,但要一除的话就没剩下多少才对,他哪来的现钱?
嗯……再脑补一下,宁王朱权擅谋,博学而爱读道家书籍,爱炼丹,莫非是接收了上次那一小批水泥,从中发现了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为何还要大批量订购,这说不通。但还有一个可能,他在帮别人买,或者是想做中转批发商。
那么,他找的卖家是谁呢?燕王府不太可能,四哥朱棣有钱,但绝不是冤大头;十三哥代王朱桂在大同,有点远可能还没勾搭上,难道是十九弟谷王朱惠(木字旁的惠),这倒是很有可能。
要知道谷王、代王的母妃郭惠妃有封号,是郭子兴的女儿,在宫里的地位要高得多,所以谷王也有些骄横狂傲,其实也就是目中无人,自作聪明,他就藩宣府的赏赐和岁禄,恐怕宁、辽二王加起来还没他多。
这么一想,朱植的目光顿时贼亮,那么,就让宁王先帮自己跑跑业务推广一下,到时再把这个生意接过来,钱还是该到自己赚。
既然有所猜测,朱植便铺开宣纸,提笔给宁王回信,先问候寒暄一番,再诉诉苦,但对水泥的来历自然是只字不提,价格就照顾一下十六弟降为一百一十贯一桶,再勉为其难批给两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