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眼向左,自右拳上向前,拳散开变掌,边内旋翻掌边向下方劈去。
常乐右拳亦变掌,掌心朝下,拉回下按于右肋下之日月穴旁,与劈掌之同时,左脚笔直向前踵出一步,前后脚相撇约两脚半之远,手足要同时动作,掌随呼气而下落。
常乐后脚跟,前脚跟,前脚尖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鼻尖,前手中指尖,前脚尖二尖对准。
他的靛骨根与后脚跟在同一铅垂线上,手与足上下相对,肘与膝土下相对,肩与胯上下相对,顶头,竖项,松肩,坠肘,胸涵而背拔,虎口撑圆。
常乐只觉得全身放松,头如悬梁,两肩自然下沉,使两膊和脊背上的肌肉都有下坠的感觉。
然后他将脊推逐节向下松开,直到骶骨,然后将骶骨向前一送,向上兜翻,将小腹托住,谷道内收,此之谓提肛缩肾,两膝向内合劲.两胯抱劲,十趾抓地,手掌向前塌,两膝极力弯曲,尾中大筋极力要直,浑身之劲一合,内气腾然而起。
常乐的心情十分宁静,精神 集中,身虽放松而气势腾挪,伏如横弩,有一触即发之势。心一动而意即随之,呼吸纯任自然,无一丝勉强之处。
他以意领气,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吸气时气七升而内脏随之紧